走进北京市大兴区新鸿达建材厂的生产车间,机械运转的轰鸣声中,工人们正在操作新型数控设备进行标准化作业。”这条全自动生产线是我们去年引进的,能将原料误差控制在0.5毫米以内。”车间主任王师傅指着正在运转的设备介绍道。作为深耕建筑行业二十余年的老牌企业,这家建材厂始终把质量管控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。
建材质量保障的三大核心要素
要确保建筑材料的可靠性,必须从源头开始把控。新鸿达建材厂采用优质矿砂作为主要原料,每批次到货都要经过专业检测实验室的七项指标检验。在混凝土预制板生产过程中,温度控制仪实时监测养护环境,确保强度达标率达到100%。
在建材生产工艺方面,工厂采用德国进口的计量系统,精确控制水泥、砂石、添加剂的配比。以常用的c30混凝土为例,其抗压强度经过压力试验机检测,数据全部联网记录,随时可追溯查询。这种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,让产品在北京市多个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验证。
建材检测体系的创新实践
为了提升建材质量监管效率,新鸿达建材厂建立了”三级质检”制度:操作工自检、班组互检、质检员专检。在钢筋加工车间,每根螺纹钢都要经过弯曲试验和拉伸测试,确保力学性能符合国标gb/t1499.2-2018要求。
在新型环保建材研发方面,技术团队成功开发出低碱水泥配方,这种创新材料不仅强度达标,还能有效预防建筑物返碱现象。目前该产品已通过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的认证,正在大兴区多个住宅项目中推广应用。
建材售后服务的关键环节
建材产品的可靠性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,更延续到售后服务阶段。新鸿达建材厂配备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,可为客户提供材料施工指导。去年冬季某工地出现混凝土凝结异常情况,技术人员2小时内到达现场,通过取样分析及时找到环境温度过低的症结。
在建材运输环节,工厂采用gps定位的专用运输车辆,实时监控货物状态。对于需要特殊保存的防水卷材等材料,运输车配备温湿度控制系统,确保产品到货时的性能稳定。这种全流程的质量把控,使企业连续五年获得”北京市诚信建材供应商”称号。
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
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,新鸿达建材厂正在研发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。通过建筑垃圾回收处理系统,可将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成再生骨料,经测试这种材料的抗压强度可达天然骨料的85%,既环保又经济。
在智能化转型方面,工厂正在建设建材质量大数据平台。该系统能实时采集生产线上的200多个质量参数,通过ai算法提前预判设备异常。这种创新模式将传统建材生产带入智能制造新阶段,为行业树立了质量管控的新标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