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大兴区工业园,此起彼伏的机械轰鸣声见证着建材行业的蓬勃发展。在众多生产企业中,新鸿达建材厂凭借二十余年的深耕细作,已成为北京地区建材供应的重要源头。
一、生产环节的硬核保障
厂房内排列着全自动混凝土搅拌机组,每台设备都配备德国进口的计量传感器。操作员张师傅介绍:”这套系统能精准控制砂石配比,误差率不超过0.3%。”在预制构件车间,模台养护区保持着恒温恒湿环境,确保水泥制品达到c30标准强度。
原材料采购团队定期考察河北矿区,建立砂石质量追溯体系。每批进厂骨料都要经过三级筛分检测,粒径不合格的原料直接退回供应商。这种严苛的筛选机制,使得成品抗压强度比行业标准高出15%。
二、质量管控的三大关卡
- 实验室预检:每早7点,质检员会抽取试块进行压力测试
- 产中巡检:每小时记录生产线温湿度数据
- 出厂复检:采用非破损检测仪进行最后把关
去年市政工程验收时,新鸿达供应的路缘石抗冻融循环次数达到50次,远超35次的国标要求。这种过硬品质让他们的产品入选北京冬奥会配套项目。
三、服务网络的立体布局
针对不同客户需求,厂区设有三个特色服务区:
- 工程批发区:支持整车直发施工现场
- 零售体验区:展示新型环保建材样品
- 技术咨询区:提供施工方案优化服务
去年暴雨期间,某工地急需加急供应排水管件。配送车队连夜调配3台重型卡车,在12小时内完成50公里外的紧急配送,解了施工方的燃眉之急。
四、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
在环保型建材研发方面,技术团队成功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掺入比例提升至30%。这种绿色透水砖已应用在大兴新城的人行道改造工程中,雨后两小时即可恢复透水功能。
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更是方便了客户,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实时查看订单进度、下载质检报告。某装饰公司采购经理反馈:”现在对账周期从3天缩短到2小时,效率提升非常明显。”
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出库,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升级,这家扎根京南的建材企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质量为本的经营理念。当问及发展秘诀时,车间墙上的标语给出了答案——”把每块砖都当成自家盖房用”。